在我国,有许多的大山和峡谷,在峡谷悬崖峭壁之间修建了不少桥梁。位于恩施巴东野三关境内的四渡河大桥,就是其中建造难度最大的桥梁之一。
四渡河大桥,地处湖北宜昌与恩施交界处,位于湖北巴东县野三关镇四渡河。大桥全长1365米,塔顶至峡谷谷底高差达650米,相当于200层楼的高度。它是世界上首座跨度达900米以上的山区特大悬索桥。
大桥2004年8月开工建设,2009年6月顺利通车,总投资约7.2亿元。大桥通车后,湖北宜昌到恩施开车的时间,从过去的8到10小时缩短为3小时。
它曾经被誉为世界第一高悬索桥,但是随着云贵北盘江大桥的通车,第一宝座被取代。不过,它的建筑方式依然可以载入史册供人们借鉴。
自古以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处在巴蜀之地四渡河大桥建设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四渡河大桥的两边都是非常陡峭的悬崖峭壁,很多地方连挖掘机都无法开进去,而大桥建设最大的难度在于架桥时先导索的铺设问题。
两边悬崖相距超过1000米,又有相当深的峡谷。这种恶劣的环境曾让许多投标单位望而却步,在建设桥梁的时候,很难将先导索抛到对岸。
传统的先导索抛送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力,一种是飞机。当时建设方也考虑过这两种方式,但距离太长,先导索太重,人工拖送的话至少要5-10人一组进行施工,稍有不慎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大;但山谷中风速变化快,气候条件复杂,加上施工地点位于群山之中,又没有直升机升降平台,如果冒险用直升机拖送,容易造成机毁人亡。
后来,四渡河大桥的一名项目经理在勘察地形后,联想到了借助武器的发射系统发射先导索过桥,先后联系了几位部队的导弹专家,最后终于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两枚小型火箭先后牵引着先导索瞬间飞越近千米的峡谷,每枚火箭带着1200米长的工作索,工作绳直径只有14毫米,但能抵抗至少2000公斤的抗拉强度。火箭抛送先导索到达对岸整个过程仅用了约3秒钟,成功将两条1200米长的先导索带到了峡谷对面,才有了如今高耸在云间的四渡河大桥。
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四渡河大桥就一直声名在外。如今,依托大桥建设的泗渡河大桥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已初具雏形。
去年9月份,在第三届中国恩施硒博会硒产品经贸洽谈签约仪式上,巴东县人民政府与恩施嘉友集团签订了《中国野三关泗渡河世界第一高桥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协议》,共同对泗渡河大桥景区进行打造。
目前,景区游步道建设正在加紧施工。
据长江巴东网报道,这个项目观景游步道投资3000多万元,去年11月开工建设,现已修建完工4000多米。游步道以泗渡河大桥下的花栎树村5组为起点,一直傍山延伸至山谷谷底,全长4200米。游步道沿途设有观景平台、摄影棚及配套的休闲娱乐设施。
旅游区项目建设负责人告诉透露,在泗渡河大桥底部,高421米、长527米的3D玻璃大桥正在设计之中,游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预计将于明年年底全部建成并向游客开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