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二十一世纪人们很少有时间可以去行万里路,但是也应该偶尔给自己放一个小长假,去走一走祖国的大好河山,拥抱一下自然,放松一下心情,给自己来一个小小的心灵解放。说起旅游朋友前一段时间去了一趟恩施。说起了恩施大峡谷,腾龙洞,神农溪这些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他跟我说除了这些风景美丽的地方,恩施的旅游纪念品也令他十分的喜爱。
恩施的油炸洋芋,又名油炸土豆,采用了土家做法,颜色是漂亮的金黄色,饭香气浓,让吃货爱不释手。如果你的朋友当中有资深的吃货,当你欣赏完恩施的美丽风光之后,不妨带一些油炸洋芋给他品尝,让他品味一下土家小吃。
酒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是不可缺少的。竹筒酒是恩施的又一特色。竹筒酒的竹味香浓,自然中带着青纯,入口温和绵甜,饮之舒经活血,清热去闷。在这个炎热的夏季带一竹筒酒不管是送给朋友还是自己品尝都会是一件舒心的旅游纪念品。
编织西兰卡普,首先要牵纱,用古老摇纱机完成。然后用石灰水、碱水脱脂。颜料就地取材,多用山里的红花、桤子、乌梅、蓝靛、五倍子、土红染成,再用明矾、碱水固色,使之经久不褪。织锦用的是简单而又原始的斜织机,高的一端安装卷经的木轴,织者坐低的一端,织时脚踏提综,经线开口,按图案填入彩色纬线,用牛骨针挑花,并以纬刀将线打紧,连挑带织,形成的图案五彩斑斓,色彩艳丽。
编织西兰卡普,首先要牵纱,用古老摇纱机完成。然后用石灰水、碱水脱脂。颜料就地取材,多用山里的红花、桤子、乌梅、蓝靛、五倍子、土红染成,再用明矾、碱水固色,使之经久不褪。织锦用的是简单而又原始的斜织机,高的一端安装卷经的木轴,织者坐低的一端,织时脚踏提综,经线开口,按图案填入彩色纬线,用牛骨针挑花,并以纬刀将线打紧,连挑带织,形成的图案五彩斑斓,色彩艳丽。
从远古起,土家人居住在封闭的大山里,环境的恶劣迫使他们自耕自食、自织自衣,也更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在来凤境内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一个灵秀的姑娘叫西兰,她看见什么就能织出什么。为了织出罕见的白果花,她夜夜守在白果树下,最后竟含冤而死。人们为纪念她,于是将土家织锦称为西兰卡普。
按土家习俗,姑娘长到十来岁,必须在母亲、嫂子或姐姐的督导下编织西兰卡普。民谣说:“养女不织花,等于没养她。”土花铺盖主要作为嫁妆,它是新娘家庭经济地位和有无教养的标志,婆家常以此来决定新娘以后在家庭中的地位,亲朋邻里也以此来评价她的巧拙。土家姑娘从小便以编织西兰卡普来满足自己的审美要求,从美术创造中进行自我教育。
武陵山腹地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给了土家姑娘无穷无尽的创造力。蓝天白云、奇花异草、飞禽走兽、高山流水、历史传说、生活用品,都被她们毫无禁忌地用于创作。在色彩运用上,以红色为主、黑色为辅,又热冷搭配,显得喜庆而庄重。间之黄蓝白色参差点缀,于对比中有调和,于素雅中见热烈,加之通经断纬的编织方法,使织物古艳厚重,斑斓多彩,兼具唐代五彩缤纷和清代素雅大方的风格。
织机悠悠,岁月悠悠。西兰卡普的图案因出自姑娘独出心裁的创造,故难以胜数,现基本定型的传统图案已达200余种。大体有如下几大类:取材于植物花卉的有大剌花、葫芦花、梭罗花、麻叶花、金钩莲、藤蔓花、白梅、莲花等。这些花卉都带着山乡的特色,与文人笔下的梅兰竹菊大异其趣。取材于动物的有虎必(小老虎)、“实必”(小马)、猴手、燕子尾、阳雀花、狗脚迹、蛇花、蜘蛛等,更是带有原始野味,与传统画家喜爱的鸟兽虫鱼很不相同。取材于几何图案的有单八勾、双八勾、12勾、24勾、48勾等。取材于劳动生活类的有“浪枯梅”(牛轭)、“禾乐背”(背篓)、桌、椅、茶盘、桶盖、岩墙花等,于平凡中见神奇。反映历史题材的有“土王五颗印”、“四凤抬印”、“玉章盖”等,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变迁。取材于吉祥如意的有凤穿牡丹、二龙戏珠、蝴蝶映花、鹭鸶采莲,“一品当朝”、“福禄寿喜”、“富贵双全”等。表现了土家文化受汉文化影响,民族风习演变的历程。
西兰卡普在纹样构成上以几何图形为主,组成二方连续、四方连续。整个纹样很少园转的曲线,而多形成三角形、棱形、四边形。在构图上,编织者不求形似而求神似,常常采用象征、抽象、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大胆省略枝节,而特别突出其主要特征,并尽情加以美化,表现出卓越的审美力和创造力。
在土家人生活中,西兰卡普具有实用、礼俗、审美三方面意义。它粗经大纬,做工精细,质地厚实,三幅连缀可做被面,单幅可做围裙、枕巾、桌垫、椅被等,一般可用几代人。
西兰卡普:织物:土家语“西兰卡普”是一种土家织锦。在土家语里,“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铺盖。人们往往在“花铺盖”前冠以“土”字,以标示出这项民间工艺所包含的土家族民族特点。土花铺盖是受到土家族人民的珍爱,视之为智慧、技艺的结晶,被称作“土家之花”。按照土家族习惯,过去土家姑娘出嫁时,都要在织布的机台上制作美丽的“西兰卡普”,即土花铺盖。
文章来源: 二天游 www.day2.cn
发表评论